【好团圆】全集(完整观看版)在线(手-机版)已更免费

源码时空 影视资讯 1 0
【好团圆】全集(完整观看版)在线(手-机版)已更免费

百度网盘链接https://pan.baidu.com/s/gsbgvbghfhgt6vbp8hgw

迅雷网盘链接https://pan.xunlei.com/59864p8hgw

很多朋友对于《女神的当打之年》王玉溪和女神的当打之年向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无题》的翻译及原文
  2.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一、《无题》的翻译及原文

1、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别离时苦分舍更难;何况正当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2、春蚕直到死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烧成灰烬后,不断的泪方流干。

3、早晨梳妆对镜,只愁云鬓易改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应感到月色清寒。

4、蓬莱山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青鸟啊,请为我殷勤地去探看。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10、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11、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12、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13、青鸟:神话传说中传递消息的仙鸟,为西王母的使者。《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皆西王母所使也。”

14、这首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任判官。大中五年春,卢弘止病死,李商隐便从徐州回长安。这时,牛僧孺一派当权,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任宰相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年轻时曾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李商隐和令狐绹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因为李商隐到了王茂元幕府并成了他的女婿,被认为是李德裕党人而致疏远,仕途坎坷,特别是到了晚期,更是过着游幕生活。在卢弘止幕府从事不久,卢弘止便死去,李商隐又失去倚附,所以回京后便向令狐绹请求推荐,写了几首《无题》诗陈情。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15、有人认为是写失恋后的绵绵情思的,这一说法也有道理,因为统篇是从一方思念另一方的爱情着眼。但从全诗看,是女方对男方的思念,因此这不是写诗人自己过去的失恋之事。再从当时的心境看,他刚刚失去工作,急需谋求一个新的职务,所以也少有写人家失恋的兴致。因此,有人不同意“失恋”说,而认为是向令狐绹陈情。

16、《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更难,再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渲染愁苦凄恻的氛围;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全诗以“别”字为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17、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二、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1、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李商隐二十六岁。泾原节度使(治泾州,今甘肃泾川县)王茂元聘请他任幕僚,爱他的才华,将女儿嫁给了他。商隐先前依附的令狐楚原属牛党,而王茂元则被目为李党。商隐并不以任何党人自居,也无以婚姻来谋取富贵的意图。但牛党却认为商隐在令狐楚死后不久即入王幕,娶王女,是加入李党,是悖义负恩。这一年,商隐应吏部“释褐”考试,初审已被录取,复审时却被一位“中书长者”抹去了名字。次年,他再应吏部“释褐”考试入选,授秘书省校书郎。校书郎品秩不高,但职属清要。可能由于牛党的忌恨、排挤,不久就被外调为弘农尉,从清职沦为俗吏。据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这首诗就是商隐调尉时乞假赴泾西迎家室之作。诗中描写了非时早秀、不与年芳的梅花形象,为自己的身世写照,曲折地反映他在科举和仕宦道路上屡遭挫折的不幸境遇。诗题中的“扶风”,郡名,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是诗人赴泾原所经之地。

2、诗的首联写早梅吐艳非时,领起全篇。“匝”,环绕。“亭亭”,秀美挺立的样子。“非时”,不合时宜。梅花一般腊后始见,十一月开放,与正常节气不合,故云。“裛裛(yi意),香气浓郁。在秋末初冬的寒冷天气里,仕途失意的诗人独自跋涉在西北高原的荒山野岭之间,心情是十分孤寂落寞的。这天他来到扶风地界,忽然看到驿路两旁盛开着一簇簇雪白的梅花,她们亭亭玉立,散放出沁人肺腑的香气,诗人不禁又惊又喜。然而,当他停步欣赏梅花的美艳芬芳时,突然内心中生出深深的感触。他从这过早开放的梅花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他在年轻时才华早著,曾先后受到令狐楚、崔戎、王茂元等名公巨卿的赏识。不料后来被无端卷入党派斗争的漩涡,一再地应试遭斥,空怀“欲回天地”壮志,却不能进入朝廷。他的悲苦身世,不就恰似眼前这吐艳非时的早梅吗?因此,诗人不禁对早梅产生深切的同情和怜惜,自肺腑中吐出了这两句诗。诗人既赞叹梅花的“香艳”,又惋惜她开得太早。十个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并显示出他要托物寓慨的意向。“亭亭”与裛裛”两个叠字,分别形容梅花的“艳”和“香”,使诗一开篇便富于音乐感和节奏感,创造出一个有色有香、凄美孤清的境界。“匝路”和“非时”,分别点醒了诗题“扶风界”与“十一月”。即此已见诗人语言的凝炼。

3、中间两联紧承梅花吐艳非时的诗思来写。颔联写梅花所遇环境的冷酷。“素娥”,嫦娥。因嫦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称“素娥”。“青女”,主霜雪的女神。这两句说:素娥只能助与她清冷的月光,而青女则不断地下霜来摧残她。阴历十一月中旬,正是月满有霜。所以这一联写霜月,也就扣紧了特定的时间。霜月固然可以映衬梅花的淡雅风姿、孤傲品格。但这里主要还是通过渲染梅花所处的冷酷环境,寄托诗人自己的不幸境遇。纪昀评这两句说:“爱之者虚而无益,妒之者实而有损。”(《瀛奎律髓》评语)颇得要旨。他认为,素娥放出清冷的月光照映梅花是虚的,对她无益;青女妒恨梅花,不断下霜打击她,则是实在的,对它有害。显然,“素娥”比喻包括王茂元在内的那些赏爱诗人才华的人们,他们所给予的关怀和帮助,并未能使诗人免受挫折;“青女”则比喻那些妒恨他的人,他们对他的打击,给他带来了害处,使他科场失意,寄身泾州,竟至沦为小县俗吏!这一联,一正一反,一虚一实,在比兴中运用对照,抒发出满腔怨艾、愤懑、悲楚之情。“素”与“青”字面上淡彩映衬,加重了清冷的情感气氛,“惟与”和“不饶”将虚词和动词灵活地配合,也能曲尽情意。颈联写早梅不堪赠远。古代有折梅赠远的风习。上句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范诗曰:‘折花奉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是报春的花,现在所开非时,不适合于赠远,所以说“虚盈手”。两句意谓早梅虽盈手在握,但还不到冬末早春,不能送给自己所怀念的远人,反而使自己增添伤离肠断之情。这里的“伤离”,意含双关,既指与朋友远离,又含与梅花离别。如果说,前两联诗人还只是含蓄隐约地在物象中融入哀怨之情;那么,这一联诗人已抑止不住写自己伤心迸泪,愁肠欲断了。从写法上看,这一联同样是运用虚实对照。上句说虽有盈手的梅花,然未堪用以寄远,是虚。下句说早梅盈手在握,反教人伤离肠断却是实的。这样,中两联意脉更显得紧密关连。可见诗人构思谨严,笔墨精细。

4、末联总收一笔。“早秀”,早开。“年芳”,指一年中适时而开的花。这两句倒装,意思说:梅花未及报春,不能等到新年开放。虽早秀而香艳非时,究竟是为什么呢?诗人在尾联点出全篇主旨,伤叹自己才名早著而所遇非时。这与《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中“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的寄兴颇相类似。

5、纪昀评这首诗“寓慨颇深,异乎以逃虚为妙远。”(同上)指出诗中有寄托,有充实的人生体验,寓慨深长,不同于那些空泛咏物之作。周振甫先生认为,李商隐的咏物诗,大都是借物抒怀或托物喻志的。但在写法上有两类:一类是全篇物我一体,句句写物,又句句写己;意蕴非常含蓄,如《柳》、《野菊》等。这一类诗数量较少。另一类是物我交错,即诗中有几句是写物,有几句写己,是交错的。这一类诗数量较多,如著名的《蝉》、《流莺》、《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等。(见《李商隐选集·前言》)本篇即属第二类。诗中一、二、四联都是写梅,梅中有己,但还是咏梅;三联写己,却是紧密结合着早梅来抒情。咏物,贵在不即不离,不粘不脱。即是说,既不能纯客观地描摹物象,又不能离开物象空泛地抒情;既不能粘着在物象上,又不可脱离物情物态。李商隐这首诗是达到这种艺术境地的。诗中正面描绘早梅美艳芬芳只有首联,颔联已是借助霜月烘托早梅所遇的恶劣环境,表现早梅所受的摧残;颈联重在咏怀,尾联则以抒情之笔咏物。全篇均以唱叹出之,没有一笔是粘滞于物象上作穷形尽相的刻划。刘学锴、余恕诚先生指出,李商隐的诗,主要采用“以心象为主体的主观化和客观化的交融”的艺术表现方式,既不同于李白“多直接抒情,而以客观事物作陪衬,主体处于支配地位”,也有别于杜甫“多寓情于景物或叙事之中,主观感情尽量通过对景物或事件的忠实描写加以体现”(《李商隐诗选·前言》),见解颇精当。正是这种“以心象融铸物象”的基本艺术表现方法,决定了李商隐的咏物诗多采取移情于物,以神写形的手法,但却收到语简而精、空际传神的艺术效果。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